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不僅在技術上與國外有所差距,甚至有不少企業還走入了迷信“續航里程”的誤區。受到材質和技術的制約,當前電池所提供的續航里程有限,車企為了提供續航里程,往往采取增加電池組的方式來實現,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能耗與減少了車內可使用空間。 “
【摘要】:
如果將整車比喻成中國汽車產業的框架,核心零部件則是筋骨。“做大做強汽車產業關鍵看零部件!”一位行業資深人士一語中的。整車自主品牌目前市場占有率在40%左右,不算低,但核心零部件多為外方掌控。
說到核心零部件,鼎鼎大名的是博世、電裝、愛信、大陸集團、天合、江森、德爾福、西門子、麥格納……中國品牌往往名不見經傳。不只一家整車自主品牌以選擇如上品牌零部件為賣點,高調進行宣傳。合資31年,中國汽車產業“空心化”依舊嚴重,到了必須正視和改變的時候了,在此,呼喚汽車產業核心零部件戰略!
國產零部件有性價比優勢
目前,中國汽車市場年產銷接近2500萬輛,這為土生土長的零部件企業提供了發展契機。近水樓臺先得月,自主零部件企業占據天時地利;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整車廠、經銷商、零部件供應商等形成一完整鏈條,無疑,與生產高性價比產品的零部件企業合作,將會給整車廠帶來競爭優勢,這就要求自主的核心零部件企業盡快強大起來。全球領先的零部件企業,尤其世界500強,價格、利潤偏高,給自主零部件企業帶來發展的“空隙”,我們以高性價比取勝并不是沒有可 能,目前,中國一些品類的零部件產品質量與“大腕”不相上下,價格卻大幅低于對方。
關鍵詞: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